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热点资讯 > 正文

中国能源不应再“弃绿”

2016-08-24 08:59:42 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邢晓宇   我来说两句

“风能和太阳能这类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属于一次性投入,使用时是免费的。虽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但大量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已经建成却不使用,就是纯粹的经济损失。”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保尔森基金会研究部副主任侯安德表示。

在中国,由于政府定价、市场缺失等多种原因,使人们误以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比燃煤发电更贵,导致多地弃风、弃光包括弃水问题逐年加剧。

弃风、弃光、弃水问题逐年加剧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扩大,中国新能源市场消纳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弃风、弃光包括弃水问题逐年加剧,已成为当前制约新能源发电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2015年,美国的风电并网容量仅为中国的58%,但风力发电量却超过中国。侯安德称,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弃风限电导致的电费损失累计约510亿元人民币,多消耗了原本可以避免的4.3亿吨原煤。

以河北省张家口为例,该市已被列为首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赢得2022年冬奥会的联合主办权,双方都致力于把这一届冬奥会变成绿色冬奥会,这就包括要大幅度使用可再生能源。但是之前张家口城市规模较小,用电需求并不大,不足以完全消纳本地的清洁电力,导致张家口弃风率一直居高不下。

史立山表示,在加强跨区输电网的建设,完善落实支持新能源发展政策方面,国家能源局也做了很多技术和管理上的探索,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史立山看来,新能源发展必然要挤占常规能源发展的一些市场、空间,在当前用电需求增长非常缓慢的情况下,这一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存在一个重大利益的调整问题。

“燃煤电厂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未来几年,中国政府显然要处理煤电行业的闲置资产。”侯安德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中国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在新能源的运营方面,在立法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变革。

保尔森基金会的执行主任莫争春则认为,京津冀地区是最有潜力解决弃风问题的地方,“探索出来的很多经验,可以到其他省去复制”。

可再生能源其实更经济

风电和光电不需要更多技术“突破”,就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世界上风力和光照充足的大部分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已经实现平价上网。美国今年没有再建新的火电厂,以当前价格和技术水平来看,只有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还有经济效益可言。侯安德断言,煤炭开采企业和燃煤电厂将逐渐被淘汰出局。

然而在中国,由于调度系统的偏差、电力现货市场的缺失、以及政府设定电价的做法,使人们误以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比燃煤发电更贵。

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加上电力调度系统改革,侯安德认为这些将有助于纠正这种偏差。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已经承诺推动绿色电力调度。绿色调度是经济调度的一种形式,在燃料和其他边际成本之外,还考虑发电的环境成本。

如果把燃煤发电污染空气导致的大量疾病和致死人数计入成本,只能更加凸显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效益。侯安德表示,即使不考虑环境成本,只要电力市场改革道路正确,风能和太阳能眼下在中国仍是经济的发电资源。

睿博能源智库高级分析师戴翎松强调,可再生资源的运行成本几乎是零,所以“我们应优先考虑发展可再生能源”。

借鉴德美经验

从德国来看,在某些时段,太阳和风能都非常充足时,太阳能、风能几乎占到整个德国所需能源的85%甚至90%。

侯安德介绍,中国弃风率高达15%,但是德国的弃风率大概只有1%,而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这一数字甚至低于1%。

实际上,美国得州2009年弃风率达17%,与中国现在的状况差不多,随着政策调整,其风能装机容量翻了一番,同时弃风量也大幅下降。

侯安德表示,解决弃风问题,需要有很大的改革决心和投入,包括对于电力系统的控制和调度政策也要进行调整,还要考虑到配电网的建设成本。

美国Brattle咨询公司分析师杨颖霞在对美国得州和内蒙古的比较研究中注意到,输电线路的铺设,对于解决可再生能源整合、降低弃风率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国家能源局已批准建立4条输配线路,这些都是连接内蒙古和其他地区的,杨颖霞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努力。

现在火电厂仍然是中国发电的主力军,展望未来,杨颖霞称,如果我们能够将更多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并网,整个电力使用将会变得更加绿色、清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