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政策解读 > 正文

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10月启动 7000多家企业纳入

2016-08-17 09:12:18 谢庆裕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10月启动 7000多家企业纳入

在广东等多个碳交易试点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将在明年启动运作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已“箭在弦上”。南方日报记者近日从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广东)中心揭牌仪式上了解到,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将启动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到2017年的一季度或者二季度,完成所有配额的分配。而在2020年之前的全国碳市场初期运行阶段结束之后,将会降低门槛对碳市场纳入企业进行扩容,并对碳市场体系以外的排放企业征收碳税。

此外,作为碳市场“根本大法”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也有最新进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当天就全国碳市场政策及进展进行演讲时透露,目前国务院法制办已将其作为优先立法的计划,经过多轮地征求社会意见后,下一步将进入立法程序。

新能源汽车配额将纳入碳市场管理

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减排目标达成的全国碳市场建设被寄予厚望。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建设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工作就已经开始,所以对明年全国碳市场启动的概念或定义应该是‘启动运行’,也就是说届时实现控排企业、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的自由交易。”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介绍,目前预计首批纳入企业数量在7000-8000家,今年10月开始将大范围启动配额分配工作,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即可完成,然后展开交易。

据悉,2016-2020年为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参与企业范围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而蒋兆理在演讲中透露,根据国务院要求,新能源汽车的配额也将纳入碳市场的管理,而在八大行业里,凡是1万吨标准煤的消耗量,3年平均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都必须加入。

2020年以后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二阶段,即完善和拓展阶段,扩大参与企业范围和交易产品,发展多元化交易模式。

蒋兆理说,“到2020年以后会逐步降低门槛,会通过配额和碳税共同发挥作用,让碳的定价制度覆盖到所有的企业,这是全国的目标。”他预计到2020年将有10多万家企业进入碳市场,因为那时我国将把进入碳市场的门槛由现在的年排放1万吨标准煤降低到5000吨,真正达到碳市场的理想规模。

他更透露,2020年以后对于5000吨标准煤以下或纳入碳市场体系以外的排放企业将征收碳税,形成一个所有企业都尽减排义务的政策体系。

在此之前,据新华社报道,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今年3月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将不会单独设立碳税,而是会将碳税安排在目前准备的税种里作为一个税项,如环境税或资源税。但他透露,今年资源税改革扩大范围并未涉及碳税。

此次对于“2020年以后开征碳税”的表态,也是国家部委人士首度披露碳税的计划实施时间。

广东等地设9家碳交易机构

目前各试点地区的配额、规则、价格等如何衔接全国碳市场一直是热点和难点。例如广东试点是把每年7月到次年6月计为一个完整交易年度,那么全国碳市场明年的交易起始时间如何确定?

对此,蒋兆理表示,目前试点地区已经分配的配额将根据实际情况有序的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我们正在探索一个全新的制度,有别于欧盟和美国碳市场一年发一次配额进行一次履约的模式,而是分行业、分批次进行配额分配和履约,也就是说可能每个月都有配额分配和企业履约,这也是全国碳市场的一项创新。”

此外,全国碳市场采用两级分工的模式,也就是中央层面管方法、管标准,省一级层面管配额分配、管履约监管,两者之间互不干涉,但互为补充。

在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机构布局上,也主要依托现有的各试点建立。蒋兆理透露,目前除了七大试点的交易机构外,还批准了福建和四川两省建设碳交易机构,选在四川主要考虑是要覆盖西南、西北等广大地区的碳交易和服务;而选在福建则是因促进海峡两岸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市场合作的需要,“对于全国碳市场约50亿吨碳配额总量来说,9家的数量其实不算多”。

事实上,包括广东在内的首批“五市两省”碳交易试点已运作多年,为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充分发挥试点地区帮扶带示范作用,不仅广东,还有深圳、湖北、北京、重庆、上海经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了全国性碳市场能力建设机构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2020年以后碳期货年交易或达千亿

全国碳市场运作后的市场规模与前景亦备受关注。

对此,蒋兆理表示,从2017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以后,到2020年之前的运行初期阶段,配额发放将以免费发放为主。而且将进行压力测试,主张在这个阶段碳价不要过高,不能够对碳市场的各个部分形成挑战。

到2020年以后,全国碳市场一方面要发展多元化的交易模式,除了场内交易以外,还要发展场外交易,除了现货交易,还要发展期货交易,形成运行稳定、健康发展的交易市场。

全国碳市场对于经济有什么影响?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初步分析,如果按照八大行业来测算的话,那么未来的排放量将会达到每年30亿到40亿吨的规模。如果是仅仅以现货交易,不推行期货交易,它的交易金额是每年12亿到80亿元。

“期货交易的交易量大,频率高,如果加上期货,那么交易金额就会大幅度提升,有可能每年的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到4000亿元,有人说这样一个交易规模可能就是整个煤炭市场的交易规模。”蒋兆理表示,到了2020年以后,如果上了期货这种品种,碳配额的交易规模可能会跟煤炭的交易规模相当,甚至超过这个规模。

目前,国内各试点的碳价约15—30元一吨,蒋兆理表示,从长远来看估计会达到300元一吨,甚至500元一吨。“市场的建设要稳步推进,必须循序渐进,按照这个节奏,未来的碳市场会成为一个有序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制度,对节能减排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2020年以后,我国将探索与国际上其他碳市场进行连接的可能性。“如跟我们相邻的东亚国家,比如韩国、日本,看看有没有连接市场的可能。”蒋兆理说。

■观察

广东试点经验助力全国碳市场建设

全国碳交易试点有包括广东、深圳在内的“两省五市”,据试点启动的2012年统计,试点市场涵盖的人口是2.5亿,能耗是8.3亿吨,GDP合计是14万亿元,三项数据分别占了全国的19%、27%和23%。

从各试点多年的努力来看,蒋兆理认为,在我国推行碳市场是可行的,因为从最终的减排效果来看,要优于同类的其他地区,说明这种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减排。

广东在碳市场试点三年来取得的不菲成绩。正如蒋兆理在致辞中表示,广东尤其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和市场培育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是全国碳市场制度建设的发源地,赞誉广东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摇篮。

目前,全国碳市场也吸收了广东试点的体系设计和制度安排,可以说在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广东影子”。

例如,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后,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鼓励采用有偿配额拍卖的方式引导碳定价,广东是全国首个实施碳配额有偿拍卖的试点,在这方面总结、分析、归纳出的经验、做法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而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上,其基本原则是按照“基准线法”来分配,即选取一个碳排放强度作为行业基准,并乘以企业当年生产活动水平及调整系数来计算控排单位所能获得的配额。这样先进的企业获得的配额会相对的比较多,而落后的企业获得就相对比较少,国家通过这种方式来扶优限劣。

相比于其他试点,广东是使用“基准线法”范围较大的交易市场。开市之初,“基准线法”覆盖的企业排放量占比就达到了77%。2015年度,广东将占全市场排放量近1/6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由采用“历史法”分配配额调整为“基准线法”分配。这一措施使广东“基准线法”覆盖企业排放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0%。

据悉,广东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首批企业共有381家,涵盖八大行业。省发改委要求,企业要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统计,于8月10日前通过报告系统提交。(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实习生 李振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