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权威发布 > 正文

超级温室气体何时达峰

2016-08-17 09:08:15 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世界资源研究所近日在北京发布《全面减排迈向净零排放目标——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指出,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2012年排放量已经达到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并超过同年日本、德国等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却未获相应关注,在国家相关减排政策和目标中缺席。

该所高级研究员房伟权呼吁:下一个5年,中国应考虑更全面的减排承诺。

转型面临专利壁垒

7月底,25个国家的部长和高级代表一致同意修改《蒙特利尔议定书》,这使得淘汰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进入倒计时。该修正案要求用气候友好型的化学品替代HFCs。

之后,美国、日本、欧盟等开始施行严格的HFCs减排政策,并研发了一系列环境友好的替代品,制冷剂技术转型大势所趋。实际上,《蒙特利尔议定书》是美国唯一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据北京大学教授胡建信介绍,一向对国际环境公约不积极的美国,却是该修正案的积极推动者。

“美国从总统到政府部门、NGO、企业都在力推修正案,我想关键是他们掌握了核心技术。”胡建信分析说。

诸多迹象表明,《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很可能在今年10月的缔约方会议上通过。届时,HFCs将正式走上淘汰之路。

然而,中国是最大的含氟温室气体排放国,胡建信告诉记者,我国生产全世界80%的室内空调,每年还生产2000万辆新车,其中的空调制冷剂都是使用HFCs。

中国气象局副研究员姚波则指出,我国从2013年才开始大规模采用HFCs替代臭氧层消耗物。因此,HFCs的规模很可能还将会指数级增长。

对此,胡建信认为,专利垄断是我国寻求替代技术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但他认为,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可争取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下得到技术转型和专利使用的资金支持。

不过,姚波提醒到,由于我国在国际化工产业链上处于下游,许多涉及含氟温室气体的产业,如半导体、芯片、平板电脑制造等在中国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很多地区优先扶持,当这些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之后,排放量还将继续大幅增长。

“我们预计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达峰时间要晚于二氧化碳达峰,而且晚得比较多。”姚波说。

三大挑战亟须克服

除了HFCs,《京都议定书》还涵盖了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等总共六类“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根据《巴黎协定》,全球将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净零排放。

按照最新的国家信息通报,我国温室气体中约80%为二氧化碳,20%为其他温室气体。中国已经承诺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这并不包括其他六种温室气体。

姚波表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虽然排放量相对较少,但温室效应非常强。例如,每排放1吨六氟化硫在百年尺度上造成的增温效应,相当于23500吨二氧化碳。因此,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不容忽视。

《研究》指出,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废弃物以及能源四个行业,其中工业领域增长最为迅猛,到2030年将取代农业,成为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最大来源。

《研究》估计,根据技术可行性而暂不考虑任何政策、法律和经济上的障碍,只需在所有经济部门推广使用现有技术,到2030年中国每年可以减少约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几乎占当年排放量的1/3。而如果仅基于现有政策,预计到2030年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到约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05年水平增加88%。

姚波指出,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重视不足,尚未正式发布2005年之后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清单,最近几年的排放量只有非官方的估算结果。此外,还面临着目标缺乏、成本太高、项目尚未纳入我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体系等一系列挑战。

为此,他给出三点建议:及时更新全面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进一步制定涵盖所有经济部门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推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进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体系和筹划中的国家碳交易市场,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同二氧化碳减排和空气污染治理相结合。

“国家已经开始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的工作,未来我比较乐观。”姚波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