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低碳实践 > 正文

低碳发展战略的中国实践

2016-08-17 09:05:33  来源:中国电力报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多年后,如若回顾,人们定会领悟到“十二五”时期提出的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高瞻远瞩的科学发展理念所蕴含的智慧光彩;定会切身感受到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加强清洁能源利用等能源发展新理念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剖开这些变革的断面,展现出其中的肌理纹路,那就是未来的能源体系,将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并在此框架下,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清洁能源消纳上升为国家战略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多年来不断推进、演化,直至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国策。

能源革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而煤炭去产能是能源革命实施的第一个落脚点。

2013年1月,《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2014年11月公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我国将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5%,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实际上,近年来,在多重去煤炭产能的政策合力下,我国的煤炭消费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68.8%,2012年为66.6%,2013年为65.7%,2014年为66.2%,2015年为63%左右。

今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又部署,到2016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2%,煤炭消费比重要降低到62.6%以下。数字上看似很小的距离,实则整个社会要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

能源革命所指向的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我国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截至2015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7亿千瓦,超过全球的四分之一;水电装机容量全球名列前茅;核电首次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核电发电国。

这些巨大成就的背后是我国清洁能源政策的持续发力。进入“十三五”,我国拨开云雾看发展,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从横向转型到纵向的深度发展。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连续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度风电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以及《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下达  2016年全国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等多项文件;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促进新能源发展白皮书(2016)》等举措,均剑指清洁能源消纳。清洁能源消纳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绿色发展蓄积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正式被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之下,深入思考如何平衡经济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内,针对最具代表性的能源消耗指标,“十二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3.4%,完成了五年目标进度的82.5%;2015年目标进度是下降3.1%以上,但一季度就同比下降了5.6%。超额完成“十二五”中GDP能耗下降16%的规划任务。

进入“十三五”,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5%的规划目标。虽然有分析认为该阶段的任务更加艰难,但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就已实现同比下降5.2%,为“十三五”节能减排开了一个好局。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方面,过去五年里,中国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提前半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行业方面,电力行业作为减排的重点行业,不断刷新环保标准,目前已达到超低排放水平。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2014~2020年)》,提出了燃煤发电行业实现超低排放的时间表,拉开了煤电超低排放的大幕。两个月前,国家能源局、环保部下发《2016年各省(区、市)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目标任务的通知》,进一步制定了煤电超低排放节能改造的目标任务。超低排放要求的提出,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出路。煤电也成为我国走向国际的一张新名片。

另一个重点行业石化行业可谓攻坚克难。“十二五”前三年,石化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5%,距“十二五”累计下降18%~20%的行业目标相差甚远。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下降速度不理想,2013年,炼油和电石的能耗甚至出现反弹。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联合发布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8项具体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表示要下决心千方百计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十三五”时期,我国石化行业的节能节水和低碳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又要面临着一场硬仗。

改善油品质量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污染的关键途径,2013年,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即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国V”标准,提出该标准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但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能源局又联合印发《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提前了该时间表,要求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同时国内停止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

对外,我国对清洁、低碳的思考与探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BP世界能源年鉴》显示,201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0.1%,为1998年以来首次实现负增长,远低于4.2%的十年平均值,也低于0.1%的全球平均增速。

2014年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提出了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我国的碳交易走出了一条 “先试点,再辐射全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自2013年碳交易试点正式启动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天津、湖北、重庆七个碳交易试点不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碳交易体系,碳交易量和金额不断攀升。截至7月1日,七个碳交易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约1.35亿吨,累计成交额约32.73亿元。为了碳市场的流动性,各试点均将“碳金融”作为主要突破口,不断创新碳金融产品。盘活碳资产,发展碳金融业务,不仅降低了企业碳配额交易的履约成本,还可激活碳交易二级市场的活跃性。

七个碳交易试点在发挥市场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2017年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都纳入其中后,将积极引导企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节能环保产业也被认为是一种市场化治污手段,近年来得到了政策和资本的青睐。当前,我国有意以“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大工程来拉动环保投资的增长。未来五年,我国将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制造产业发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支持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绿色制造产业达到10万亿元。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将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绿色发展蓄积强劲动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