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低碳实践 > 正文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及石化行业碳交易实践

2016-07-28 18:06:11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分析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石化行业碳交易实践

石油、化工行业(简称石化行业)由于碳排放量高决定了其会成为全国碳市场覆盖的第一批重点行业。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石化行业与碳交易有比较深的渊源,也可以说,世界碳交易的实践,起源于石化行业。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后,欧盟积极探讨如何采取措施完成《京都议定书》下的碳减排目标,内部成员国关于采取碳税政策还是碳交易体系控制碳排放的争论不断。BP在时任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的领导下,在西方石油跨国企业中率先公开宣布承认化石能源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并提出在2010年相比1990年减少碳排放10%的目标。1998年BP宣布将通过在集团内部实施碳交易体系(BP ETS)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经过两年的筹备,2000年初起BP集团内所有分布在《京都议定书》下承担强制减排责任发达国家的下属机构开始参与BPETS,包括BP公司全世界勘探与生产、精炼与销售、新能源发电、化学4个分类的112个机构。BP实行这次内部碳交易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论证碳交易具备实践操作的可能性。所有牵涉到的交易为模拟交易,没有资金的往来。实验阶段的减排目标方式是一刀切的,每年排放相对于1990年排放降低1%。第一年(2000年)结果由于目标达成过于容易,效果不是很理想,平均交易价格为每吨7.6美元,成交量为270万吨,占总配额的3.5%。第二年,公司吸取上年教训,把减排目标直接提到了10%,并且由按年分配配额改成按季度分配配额,使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大大上升,2001年交易量为450万吨,交易价格为每吨40美元(40美元的碳价格也成为此后BP和Shell内部在投资项目决策时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评估的参考依据)。当年减排效果非常好,提前完成了集团制定的2010年相比1990年减少碳排放10%的目标。

BP在积极筹备和实践碳交易体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协助和推动英国政府乃至欧盟开展碳交易试点,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 ETS)于2002年3月正式启动,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它的实施对EU ETS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2005年1月1日起,欧盟碳交易体系(EU ETS)第一阶段正式实施。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BP的碳交易体系可以说是全球碳交易实践的“鼻祖”,也是石化行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气候治理制度创新的巨大贡献。除了BP外,石化行业的许多其他企业,如壳牌、巴斯夫等,也是EU-ETS碳交易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随着国内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及全国市场建设节奏的加快,国内外的石化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7个试点2000多家被纳入的企业中,石化行业企业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46家石化和化工企业被列入试点范围。上海碳交易试点就有17个行业的191家企业被纳入上海碳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涉及石化企业45家,包括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及巴斯夫、拜耳等骨干企业。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还参与了2013年11月26日上海碳交易启动首个交易日。上海之外的其他几个试点,也能看到石化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碳交易的身影。例如:中石化燕山石化参加了北京碳交易启动首日的交易,中石油下属公司参与了广东、天津和深圳碳交易启动首日的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石化行业的外企企业,如BP、壳牌、拜耳、巴斯夫、法液空等跨国公司,都在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试点,有些交易堪称规模不大的国内试点市场上的大手笔。例如:2015年6月10日,壳牌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在广州共同签署了一项定制结构碳交易合同。这也是作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交易商之一的壳牌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在华的第一单合同,其中包含排放许可证和碳排放补偿交易。该合同的签署也让壳牌能源成为第一家参与中国碳排放市场交易的外商独资企业。2016年3月20日,BP与深圳能源旗下的妈湾电力有限公司在深圳完成了国内首单跨境碳资产回购交易业务,交易标的达400万吨碳配额,交易金额上亿元,这也是全国试点碳市场启动三年以来最大的单笔碳交易。

央企石化行业企业在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方面同样值得称赞。据不完全统计,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这着名的“三桶油”被纳入国内碳交易试点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6家、8家、8家。中石化首当其冲,被纳入的企业数量最多,对碳交易工作也最为重视。2014年5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印发《中国石化碳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加强碳资产管理,实现碳资产价值,推进绿色发展战略,该《办法》详细规定了集团各部门以及分子公司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责和分工,是央企中面向国内碳市场交易出台的首个碳资产管理制度,有力地推进了中石化集团的碳资产管理工作。据统计,中石化下属26家试点企业仅2013年和2014年两个履约期的累计交易量为389万吨,交易额达1.4亿元,占同期国内市场交易规模的8%。中石化参与试点碳交易,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深度,在央企里面都是位列前茅的,并且还参股了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央企中唯一一家布局两家碳交易所的企业。在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试点的同时,中石化也在积极谋划和应对将于2017年启动的全国碳市场,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在2016年集团节能环保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突出碳资产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对公司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碳交易运作,努力实现碳资产价值最大化,加强对全国统一碳市场规则的跟踪和研究。此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国化工集团等石化行业的龙头央企也在积极开展碳排放家底盘查、能力建设等全国碳市场应对工作。

从现在算起,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国碳市场预计将全面启动。作为首批被纳入的重点行业以及与碳交易这项制度实践起源最有渊源的行业,在积极应对和参与即将到来的全国碳市场方面,石化行业责无旁贷。相信石化行业必将为碳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全面落地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分析

时间:2016-07-28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