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低碳政策 > 正文

漳州出台“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2016-07-28 18:00:10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近日,我市发布《漳州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具有漳州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市要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幅度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比2010年水平稳定增长;同时,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大力倡导低碳生活。

减缓气候变化

推进转型升级优化结构

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规划》提出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发展新能源以及把握和适应能源未来发展为主线。

调整产业结构。《规划》提出推动重点行业减排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耗能行业制定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节能环保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绿色低碳品牌。另外,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加快打造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两个海洋经济密集区,发展海洋经济。

优化能源结构。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调整和优化化石能源结构,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气源点(漳州LNG项目)建设和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在煤炭利用行业积极推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先进技术。

控制重点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工业领域,重点控制对象是电力、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加工和造纸;交通领域,提出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出行率公共交通30%-35%,慢行交通50%-55%的目标。实现规划区、组团、新城间公共交通出行率占50%以上的目标;农业领域,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理念和“猪-沼-果(茶、菜)”农业生态模式,鼓励使用缓释肥、有机肥等替代传统化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

增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专项行动计划,统筹城乡绿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增强湿地储碳能力,有条件开展滨海湿地利用红树林、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进行固碳试点。

适应气候变化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规划》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能力。城乡建设要充分考虑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规划和建设、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水城”和“绿城”建设的总体方向。同时,积极应对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加强交通运输设施维护保养,优化调整大型水利设施运行方案。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配管理,加强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并继续开展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建设。

提高农业与林业适应能力。种植业和果园要加强退耕还林、退果还林,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林业要科学规划林种布局、林分结构、造林时间和密度。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强气象观测建设,建立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关键部门和领域实现各类极端气候事件预测预警信息的共享共用和有效传递;另一方面,健全防灾减灾管理体系,改进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区划和减灾预案,科学编制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应急处置方案。

《规划》还要求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包括加强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估,并制定气候变化影响人群健康应急预案。在海洋和海岸带适应能力方面,则要加强海洋灾害防护能力建设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和修复,保障海岛与海礁安全。

实施低碳试点

从机关、城区、园区、社区开始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政府机关、城区、园区和社区。

低碳政府机关试点。建立健全政府机关低碳管理制度,加强建筑节能和办公设备的低碳管理。在新建和改造办公楼宇积极应用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率先践行勤俭节约和低碳消费理念,在各种交通方式利用上倡导使用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公务交通的碳排放。

低碳城区(镇)试点。以龙文区第三产业推进为契机,建设低碳城区示范。以长泰县“海西文创低碳小镇”入选国家第一批低碳城镇项目库名单为契机,推广低碳示范城镇建设。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区建设运营各个环节。

低碳园区试点。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建设漳州新能源生产产品的消费园区,并以长泰经济开发区为建设示范,创新低碳管理,建设园区碳排放信息平台,对园区企业进行碳排放统计、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

低碳社区示范试点。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低碳社区试点。要将低碳理念融入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和居民日常生活之中;推广绿色建筑,引导社区居民普遍接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社区生活信息化管理系统。

《规划》同时提出,要在城市气候灾害防治、海岸带综合管理和灾害防御、城市人群健康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相应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程。

作者:林诚毅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6-07-25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