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政策解读 > 正文

黄杰夫:建议从四方面探索中国碳市场建设

2016-07-26 15:06: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全球碳市场份额可能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昨日于北京举行的欧盟碳交易培训会上,国际碳交易协会(IETA)顾问黄杰夫表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对服务实体经济大有裨益,同时也是国际碳排放价格定价的重要国家。在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他从培育流动性、金融合约/工具的选择、交易所平台建设及价格基准形成等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首先是如何培育碳交易市场流动性的问题。流动性是价格形成机制中重要一环。现阶段,中国7家碳交易试点(现货市场)活跃度堪忧。考虑到碳排放的价格发现在衍生品市场而不是现货市场,集中精力发展真正服务控排企业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碳排放衍生品市场是必由之路。从欧盟、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和魁北克市场、美国东北部的RGGI市场的发展经验看,这些地区碳市流动性几乎全部来自控排企业和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散户参与几乎为零。因此中国全国碳市场建设,也应由机构主导。

其次是碳交易的金融合约/工具的选择问题。大宗商品,包括碳排放的定价须依靠衍生品市场。如何建立碳市场“远期曲线”,是参与市场的主体机构最关心的问题。有了远期曲线,控排企业不仅能看到即时的现货价格,还可看到市场预期中的未来不同月份、不同季度、不同年份的价格。在此基础上,控排企业可根据自身风险敞口和周期特点,制定有效且低成本的对冲策略。而在建立远期曲线方面,国际上行之有效的金融工具主要有远期合约、掉期合约、期货合约和期权合约等。中国碳排放远期和掉期的场外衍生品已进入实验阶段,对于这类尝试,希望相关部门加以肯定和支持。国际上大型交易所衍生品交易数据显示,其场外市场规模是场内的6倍以上,对实体经济大有裨益。

第三是交易所平台建设的问题。在交易所或交易平台的治理结构上,国际大型交易所基本都是上市公司形式;交易所运营,受监管当局、股东、董事会、交易所会员等多方面制衡。交易所行业竞争充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都出现了民营资本的身影,而中国股票、期货交易所市场,以及7家碳排放交易平台,尚无民营资本参与。呼吁放开交易所市场的民营准入门槛,鼓励交易所充分竞争。

第四是碳排放的价格基准问题。经过三年的发展,7家碳排放交易试点在配额分配、MRV和履约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配额和CCER的交易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现货价格透明度不足。未来,可考虑建立市场化、国际化的碳配额和CCER的价格基准。从国际经验来看,从利率、外汇、黄金、石油到电力等,价格基准发挥着重要的定价功能。而伴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的价格基准采用了更透明、更抗操纵的实际交易的流程,而不是传统的电话报价流程。未来中国碳排放价格基准的确立,可参照国际最新经验。同时,应鼓励不同的价格基准经营机构之间竞争,最终出线的基准,才能得到国内碳市场参与主体甚至国际市场的认可。

黄杰夫表示,根据最新监管框架,作为新兴衍生品,全国碳市场将在明年正式上线。希望国内控排企业、金融机构和交易平台以开放的态度,与国外碳交易行业协会、实体企业、金融、法律和会计等中介机构来中国合作,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规范,共同搭建碳排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清算、报告、数据仓库等核心系统,夯实中国成为碳排放国际定价中心的基础。记者 张利静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