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夫:建议从四方面探索中国碳市场建设
2016-07-26 15:06: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
其次是碳交易的金融合约/工具的选择问题。大宗商品,包括碳排放的定价须依靠衍生品市场。如何建立碳市场“远期曲线”,是参与市场的主体机构最关心的问题。有了远期曲线,控排企业不仅能看到即时的现货价格,还可看到市场预期中的未来不同月份、不同季度、不同年份的价格。在此基础上,控排企业可根据自身风险敞口和周期特点,制定有效且低成本的对冲策略。而在建立远期曲线方面,国际上行之有效的金融工具主要有远期合约、掉期合约、期货合约和期权合约等。中国碳排放远期和掉期的场外衍生品已进入实验阶段,对于这类尝试,希望相关部门加以肯定和支持。国际上大型交易所衍生品交易数据显示,其场外市场规模是场内的6倍以上,对实体经济大有裨益。 第三是交易所平台建设的问题。在交易所或交易平台的治理结构上,国际大型交易所基本都是上市公司形式;交易所运营,受监管当局、股东、董事会、交易所会员等多方面制衡。交易所行业竞争充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都出现了民营资本的身影,而中国股票、期货交易所市场,以及7家碳排放交易平台,尚无民营资本参与。呼吁放开交易所市场的民营准入门槛,鼓励交易所充分竞争。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