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教育厅发布公告称,尽管对未回省履约的往届毕业生持续公开通报和督促,仍有18名免费师范毕业生未回省办理履约手续。目前,江西省教育厅已将这18人作违约处理,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冻结其人事档案,不签发或改派就业报到证。 免费师范生政策始于2007年,从2011年首批免费师范毕业生毕业开始,每年各地都有免费师范生违约的情况发生。不少人为这些违约学生辩解,觉得他们之所以违约,是因为政策太严苛,毕业后需要从事10年中小学教育把人“套牢”,代价太大,应该建立更人性化的退出机制。 诚然,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的时间并不长,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许多建议也都提得很有道理。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教育部门也将逐步完善政策,让这项旨在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来提高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均衡的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但是,这跟毕业生违约是两回事。不管政策是否完备,这些学生在报考免费师范生时,就已经明确知晓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签下协议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认可了这些条例。可是,在接受了四年的免费教育之后,享受了权利,却高举“政策不合理”的旗帜,来拒绝履行责任和义务,诚信何在? 且不说为人师表者,当师德为先,诚信为本。现代职场中,一个不诚信的人,又怎能取信于人?又有哪个单位会喜欢这样的员工? 江西教育厅对违约学生的处理看似严苛,实则是一记警钟,让更多的学生谨记:取舍之间,诚信为重。而且,处罚严厉从某种程度上也更有利于选拔出真正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高中生加入免费师范生行列,而让那些心存犹豫,更多只是想搭免费便车的人却步。 |
相关阅读:
- [ 07-21]教育时评:如何看待“免费”师范生违约
- [ 07-20]招录免费师范生从鉴别“初心”开始
- [ 07-20]免费师范生违约不止是诚信问题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