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热点资讯 > 正文

5市启动中瑞低碳城市项目

2016-07-14 13:12:3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陈虹虹   我来说两句

6月27日, 瑞士发展合作署与广东省广州市为在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框架下新的合作项目举行了揭牌仪式,瑞士发展合作署副署长皮奥·温努斯特出席并见证了揭牌仪式。

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是瑞士全球气候变化项目在中国的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在中国国家发改委和瑞士发展合作署关于气候变化的谅解备忘录指导下设立,旨在推动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先期选中了上海、重庆、成都、烟台等城市进行试点,通过输出瑞士在城市区域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来减缓中国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接受采访时,皮奥·温努斯特介绍了瑞士低碳发展经验以及中瑞低碳城市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

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已在5市启动

瑞士方面与广州市的合作包括设立位于从化区的中国—瑞士(广州)从化生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以及中瑞低碳城市发展合作中心。项目将在接下来的6 年内进行。

中国—瑞士(广州)低碳城市项目备忘录于今年4月8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瑞士联邦主席约翰·施耐德-阿曼的共同见证下签署。除广州之外,成都、重庆、上海和烟台也签署了项目合作备忘录,并在低碳城市项目框架下同瑞士开展合作。

“大家看到的瑞士可谓是地球上的天堂,但瑞士并非一直都是这样。我们也经历过艰难时刻,比如酸雨和受污染的垃圾堆放地。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知道不采取行动的代价,我们学会如何合理规划以便更好地向前发展,我们学到要将知识和规划结合起来。”温努斯特表示,瑞士愿意与中国分享学到的经验教训。

据介绍,在新近建立的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下,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的目标是减少中国城市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分享瑞士在环境保护方面长久的经验、技术方面广泛的知识以及高端的创新能力。项目将通过技术合作推动环境标准的提升,并为政府、技术专家,以及私营企业的代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合作也将在产业集群的转型和更新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政策框架,提升环保标准。

“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在于帮助中国城市实现节省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查斐表示,“希望通过利用瑞士后工业时代30多年的经验帮助中国城市中的工业区进行产业更新和转型。我们支持参与这一项目的中国城市同瑞士最具实力的机构建立合作,共同开展试验性的创新项目。”

莱茵河“死亡”20年的惨痛经历让瑞士收获足够经验教训

“我们对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温努斯特表示,“多年以来,可再生能源投资和石油价格之间有关联性,石油价格下降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也会下降。但是眼下,这种情形却并没有出现。在油价下跌的同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上升了。在我看来,能源的消费和使用系统正在发生转变,应该支持这样的转变,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

“当然,这对于处于不同板块的企业来说,处境和感受可能截然不同。”温努斯特对记者表示,“重要的是,投资必须要有自己的计划,要选择方向并掌握方法。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就是最好的例子,令工业发展计划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配。”

“瑞士在此方面有前车之鉴。”温努斯特向记者介绍。此前,瑞士出现过水、空气污染的情况。1986年11月,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物绝迹。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饮用,德国和荷兰居民被迫定量供水。而有毒物沉积在河底,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在这方面,瑞士有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现在能够以更加全局性的视角来分享这些经验。”温努斯特表示。

“在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能与二氧化碳的减少相平衡?”温努斯特补充道,“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就瑞士本身的经验来看,平衡是可以做到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0%,同时实现了人口增长19%,GDP增长36%。”

“作为发展机构,我们的角色并不是为私营企业打开市场。”温努斯特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们致力于投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在产业和工业领域。1986年的惨痛经历给了我们足够的经验教训。这些污染最好不要发生,哪怕是发生了,也不要发生第二次。”

瑞士发展合作署如何帮中国6省份应对气候变化?

查斐参赞任瑞士发展合作署驻中国代表,据他介绍,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是瑞士发展合作署与中国合作的主要项目。2013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发表之后,瑞士发展合作署同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合作,帮助选定的省份加强政策建设。其目标是促使合理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纳入省级的“十三五”规划中。与此同时,确保经济投资规划考虑到气候适应。“气候适应意指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能力。目前已有6个省份被纳入了这个适应项目,即内蒙古、宁夏、贵州、吉林、山东和江西。” 查斐参赞补充道。

“每个省份都有专门的、不同的需要研究的问题。”查斐参赞介绍,比如内蒙古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适应气温和降雨对草原和畜牧业带来的威胁;宁夏则主要是应对沙漠化;贵州主要应对的是日益增多的洪水和泥石流。

“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新的挑战,而我们仍需要进一步了解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 查斐参赞表示,目前瑞士发展合作署主要同中国水利部通过不同的项目探索应对不同层面的风险。其中一个项目是在金沙江上游建立更加综合的风险管理体系(洪水、干旱、冰川缩减、泥石流等)。另一个项目则是通过更加明确的汲水灌溉权利,为在中国北部平原制止地下水的枯竭探索新的策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