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2016共铸诚信清朗网络> 幻灯 > 正文

脱下网络谣言的6件“马甲”

2016-06-29 17:05:2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金婷   我来说两句

  蔡华伟绘

4月8日,编造“漳州古雷PX化工项目发生爆炸起火死人”谣言并发布虚假图片的违法嫌疑人张某被福建省漳浦县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张某通过QQ网名“小故事”、微博账号“@Mary小幺”等互联网账号分别在腾讯QQ群、新浪微博等互联网上散布“漳州古雷PX化工项目发生爆炸起火死人”的谣言,并附有虚假现场死伤照片。随后,该消息在互联网被多次转发和评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发展普及,网络谣言也呈上升趋势。谣言通常在哪里出没?制造谣言的惯用手法有哪些?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假借权威、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嫁接图片、偷换概念和直击刚需,成为谣言传播常常装备的6件“马甲”。同时生产谣言易,粉碎谣言难,也成为新媒体上谣言治理的一道难题。

谣言“滚雪球”

网络谣言泛滥,一是网络生态环境仍然较为浑浊,使得浑水摸鱼的人有机可乘;二是依法惩治力度不够,造谣传谣的成本太低

这是一起“现实版失孤”的虚假新闻,却引发了网上的广泛传播。

“他从张家口一路走来,只为找到半年前丢失的儿子。大家看到了动动手,一起帮一下忙,谢谢大家。或许奇迹真的会发生。”2月23日开始,这条图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疯转,一位父亲双手拿着寻人启事,身形瘦弱但挺拔,赢得了不少网民的信任。不少加V认证的微博、微信号均沦陷于此条“现实版失孤”的虚假消息,并形成多层级传播。

3月23日16时42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发布微博称“已部署调查”该寻人启事的真伪;23日18时32分,@陈士渠继续发布消息,称“经查,无此案,事主联系电话打不通,孩子照片系一童星,此消息系谣言”。24日,@陈士渠继续发布3条相关辟谣信息,并将“编造儿童失踪谣言上网发布涉嫌违法犯罪,应当追责”的微博置顶,引发关注。截至3月25日0时,相关虚假寻人微博仍有近万条,而微信公号也有千篇相关文章在分享。

4月8日,一条“深航航空空姐不雅照”的微博在网络上以“滚雪球”方式发酵,更有传言称该空姐已不堪压力跳楼自杀。9日,经多家媒体向深航方面核实信息,有媒体负责人称,照片是经PS处理,属于对该空姐的恶意炒作中伤。

被污染的“雪球”已不止于此,谣言、广告、病毒,顺势而推;大V、官微、小号,泥沙俱下。而背后的推手也终于现出真身——事件早期传播者为娱乐营销账号,之后便出现多个冒充当事人的山寨账号,更有甚者发布虚假自杀消息,色情视频网站也不忘推波助澜,从中渔利。

新媒体上的谣言,可谓百态丛生。云南鲁甸地震时,“北京市政府号召市民捐款遭前所未有抵制和唾骂”的谣言迅速现身;目前还有网友在验证一条假消息的真伪:“一名3岁女孩在北京通州世纪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网友对H7N9等各类传言的恐惧也从未褪去……一些网友和公众号抓住社会“痛点”,打着“情感牌”“民生牌”“猎奇牌”肆意妄为,编造、传播“福建石狮一家34口灭门惨案”“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不超过35人”“商人变成中央巡视组组长”等网络谣言,成为撕裂社会共识,诱发不良情绪的直接推手。

什么样的谣言更具迷惑性?人民日报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一个谣言有较多数字或图片等细节描述,或者语言有感染力煽动性,网友就比较容易被迷惑;网民有随手转发、宁信其有等习惯是造成谣言泛滥的重要原因;而应对网络谣言目前最需要改进的,网友则认为当属加强监管和增加辟谣服务。

知微网CEO于霄博士从大数据的角度对网络谣言进行了分析,将谣言的传播手段概括为“六张脸”。他指出,假借权威、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嫁接图片、偷换概念、直击刚需是新媒体上谣言传播常常采用的6种手段。

天涯社区总编辑胡彬认为,网络谣言泛滥的根本原因,一是网络生态环境仍然较为浑浊,使得浑水摸鱼的人有机可乘;二是依法惩治力度不够,造谣传谣的成本太低。尤其是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盛,网络博弈日趋复杂、不法商业图谋如影随形、网络水军也得寸进尺,制造并传播谣言者呈现职业化态势,从发布到蔓延,套路齐全高效。而一些网民带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随手转发,也在客观上推进了谣言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辟谣“跑断腿”

一是谣言的发布源头不好寻找;二是谣言的扩散是裂变式的,偌大的网络空间难以堵截,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

“谣言一旦产生,就像癌症一样难以清除”,于霄这样形容,“谣言具备传播周期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当真相开始传播时,谣言已跑了大半个地球。可谓网络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微信安全负责人杨光介绍,微信每天收到用户发起的谣言举报就有3万次,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达到30万个,日均谣言拦截量达到210万次。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锐老师认为,“网络谣言利用大众对新、奇、异消息的关注,将弱势群体和社会透明度不明晰的部分作为切入口,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病毒式传播。它操控了部分受众心理和一定的认知偏见,真实的辟谣信息有时难以得到有效传播。”

谣言之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辟谣为何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基于熟人社交的舆论场封闭性较强,微信上的内容同质化倾向严重,有时候微博上的谣言早已被澄清,而微信上仍在疯传。不同人群的隐性舆论圈子大量出现,相互核实印证少,加上部分人的责任意识不强,不实信息就可能会在私密平台向公共平台的信息传递中产生,”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刘鹏飞认为,相比微博舆论场,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舆论场还缺少自净能力和对冲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徐明华副教授认为,网络谣言监管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谣言的发布源头不好寻找;二是谣言的扩散是裂变式的,偌大的网络空间难以堵截,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权威部门预警意识的薄弱,使得不实信息在辟谣后仍继续形成多层级传播。面对此种情况,权威部门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将辟谣消息推送到用户手里,各平台方也应根据关键词将相关信息标注为虚假消息,进行有效管理。同时,普通网民在转载信息时也不能盲目轻信,在遇到类似信息时应自动开启“甄别”按钮。

胡彬表示,网络谣言根在网络治理。要培育网民、网站及各相关方面的法治素养,遭遇谣言伤害及时向法律和司法机构求助,司法体系要建立迅速响应机制,对造谣传谣者依法严厉打击,提高其违法成本。“打击是最好的辟谣,现阶段急需拿出一些依法治网的典型案例,并随之展开广泛的普法、守法、护法宣传。”

提升“免疫力”

查明信息出处;查明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机构名;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会这3项本领,就等于人人都有了谣言粉碎机

如何使新媒体圈适宜真实信息的生存,并能对谣言形成防范机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指出,首先,应当从管理层面着手。当前,微信舆论场没有成熟的秩序,管理者应出台进一步细化的管理办法。其次,平台方应制定相关使用公约,细化规定普通用户和公众号的权利,依违规行为性质给予不同程度处理,及时将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另外,对于用户多次举报以及被认定为谣言的信息,平台方应利用技术手段及时遏制,在阻止不实信息转发和推送上做足功课。

徐明华认为,网络治理谣言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案例,比如,针对日本地震事件造成的“疯狂买盐抗辐射”谣言,我国网络和传统媒体联手合作,滚动发布各种辟谣的内容,在谣言散布的第三天就凸显效果,迅速冷却。

目前,多家网站平台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净化网络生态。3月,微信团队发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对不实信息类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杨光介绍,微信已联合人民网、丁香园、果壳网开通微信“谣言过滤器”公众号,并开通微信安全中心公众号,同时设立weixin110.qq.com,试点公众号辟谣合作机制。

果壳网于2010年上线“谣言粉碎机”,并开发出全新的辟谣平台——流言百科,利用众包方式打造一个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科技流言数据库。

“查明信息出处;查明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机构名;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会这3项本领,就等于人人都有了谣言粉碎机。”果壳网主编徐来说。

杨光介绍了微信朋友圈谣言的判定标准与规则。在判断标准上,一是看内容是否有未经证实的信息,二是看内容是否在传播扩散出去后有危害性倾向等。

天涯论坛拥有大量的注册用户,在谣言治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经验。胡彬表示,天涯社区在依法治网方面探索多年,包括设立24小时在线的社区执法部、全面推行后台实名(手机绑定)、对违法ID实施虚拟刑罚等等。还启动了网民有奖监督,强化了对造谣者及其谣言的投诉、处理机制,提高处置效率。尽管如此,目前还做不到天衣无缝、万无一失,治理手段仍需不断优化,以便迎击花样翻新的各种谣言。只有不断提升识破网络谣言的“抵抗力”,才能为这场“魔道之争”带来更多降妖伏魔的利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