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诚信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一直以来,失信者吃香、守信者吃亏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人们痛心疾首。究其根源,信用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有漏洞,往往是症结所在。纵观全球,靠制度尤其是法治维护社会信用,是各国通行做法。审视国内,通过制度为诚信建设保驾护航,已是大势所趋。 道德大厦的矗立,离不开的制度“四梁八柱”的支撑。近年来,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炉,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社会诚信建设的谋划,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用账本”等基础性工程,到各地纷纷出台惩戒“老赖”、发布企业“红黑榜”等举措,都是以制度力量培养诚信自觉,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制度环境,让人们选择诚信更有底气,对社会信用的前景更有信心。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倡导“言必信,行必果”,讲诚实、守信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基因。社会诚信,人人都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出力、个个尽责,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洗礼中, 共同赓续诚信血脉、推进诚信建设,合力托起一个讲信修睦、崇德向善的诚信中国。 |
相关阅读:
- [ 11-26]关于开展湄洲岛 “十佳文化旅游诚信商户”评选活动的通知
- [ 11-26]厦门市哪个电商最诚信 市民投票说了算
- [ 11-24]漳州开展百家“示范药店”和百名“诚信药师”评选活动
- [ 11-23]福清市社科联、退教协联合举办诚信专题讲座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