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两学一做> 先锋故事 > 正文

白马藏乡的雄鹰——追忆四川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党委委员杜格绕

2016-04-20 08:11:28 白雨婕、江毅 来源:新华社" />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白马藏乡的雄鹰——追忆四川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党委委员杜格绕

朴素的衣裳,稀疏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略显疲惫的脸上却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乡政务公开栏上贴着杜格绕的照片,写着:党委委员,做好林业工作,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事项。

在这个平均海拔2700米、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的白马藏乡,杜格绕一干便是24年。

今年3月31日,杜格绕因救火不幸触电身亡,因公殉职,用生命完成最后一次履职,诠释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公”优秀党员的真谛。

杜格绕走了,却仿佛从未离开。

1984年,杜格绕从部队转业后,当上了白马藏族乡的巡山员,肩负起了保护白马藏族乡7万亩集体林的责任和使命。

山林海拔高达3000多米,地形地貌险要、复杂,每次巡查工作都靠徒步爬行,50多岁的他却总是风雨无阻,磨破的鞋和手套不计其数。

牺牲的前几天,杜格绕在工作日记上为清明节后将召开的全乡护林防火大会,写下数项安排:“我乡护林面积广,护林占线长,林内外活动分散,管理难度大。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增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加大对重点地段的巡查密度和入山登记检查,严谨将火种带入山林,隐患排查工作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每次上山巡查,都要查看有没有人盗砍林木,有无将火种带进林区或在林区用火。”白马藏乡林业站站长齐汝回忆,“下雨天和下雪天杜格绕也要带着我搞巡查,常常挨饿挨冻不说,飞滚的落石和突发的泥石流让人心惊胆战,稍不注意就有生命危险。”

杜格饶出生白马山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马藏族人。他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

厄里村农业基础薄弱,土地贫瘠零散,加之气候、地理等条件只能种玉米、青稞之类的农作物。十多年前,由于技术制约,玉米亩产还不到200斤。

后来,当地推广地膜玉米种植。因为刚接触这种新型栽培技术,群众生怕花了钱,又得不到好的效益。

杜格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首先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在自家的土地上率先尝试使用。就在当年,这一新技术带来成效十分明显,亩产比传统种植高出了2-3倍。次年地膜种植玉米在白马藏族乡全乡推广,群众农业收入比以往多出2倍以上。

“他的责任心太重了。”厄里村支部书记格汝说,他和杜格绕从小在一个乡镇里长大的,年纪相仿,既是一起共事奋斗的同事也是感情非常好的兄弟。杜格绕时常到格汝家,两个人一边喝着“咂酒”一边讨论如何更好地发展厄里村。

在杜格绕牺牲前几天,俩人还约定清明后向乡上书记汇报厄里村的情况,并共同商讨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兄弟俩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吃过饭了。”杜格绕的亲哥哥小其搞回忆道,“他总说有太多事情要去处理,改天在一起吃饭,没想到……”

杜格绕去了,但是这片美丽而边远的白马藏乡,不会忘记一位基层党员干部24年的奋斗与光荣,忠诚和担当。

1000多年前,被吐蕃王朝东征大军命令留守后遗忘的一支藏族军队,为了能够世代记住“藏兵”的身份,起名“白马”——汉语的意思为“藏族的兵”,成为一支为“忠诚”而坚守千年的民族。

杜格绕是他们无愧的后来者。(新华社成都4月18日电 白雨婕、江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