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节,这6种微信红包千万别碰》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提醒网友谨慎使用微信红包。近年来,利用电信网络的新型违法犯罪层出不穷,手段翻新。记者从福州警方获悉,2015年4月以来,福州市共破获虚假信息诈骗案件748起,警方共拦截劝阻受害人汇转款777.5万元,冻结各类赃款2133万余元,已封停涉嫌诈骗电话近百个。 春节前后是网络违法犯罪的高发时段。为此,东南网梳理了近年来频发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结合福州警方公布的案例,揭示网络欺诈的作案方式,并提供便利的解决方案,希望能让广大读者安心过年。 A红包诈骗 春节临近,各种社交平台的红包也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了“抢红包”大战,殊不知,红包诈骗也已潜入市民的生活。红包诈骗主要有通过红包链接植入木马病毒和冒名诈骗两种。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圈内的各种关系发放“假红包”,并在“假红包”中植入木马病毒,如果市民们点开红包,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后,账户里的钱就会被不法分子盗走。 民警提醒:市民们不要轻易领取社交圈内不熟悉的人发来的红包,如果遇到要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才能领取的红包一定要谨慎小心,很有可能是假冒红包。对于亲朋好友们索要的红包,一定要再三确认其身份后才可发送。 |
相关阅读:
- [ 02-01]央视猴年春晚7天后直播 语言类节目频现网络用语
- [ 02-01]福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东南网再推网络大拜年专题
- [ 02-01]春节将至 东南网提醒您警惕这四类网络诈骗|民生行业服务乱象如何才能杜绝
- [ 02-01]东南网事:东南网提醒您警惕这四类网络诈骗
- [ 02-01]呆萌可爱:“担心猫”走红国外网络(组图)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