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崇德向善 诚信福建> 诚信风采 > 正文

陈銮娟:行走在诚信路上的创业女人

2015-07-24 15:30:19  来源:宁德晚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銮娟和工人一起探讨问题。

每天早上7点,陈銮娟准时翻身起来,匆匆洗刷,来到路边小店,要了一碗豆浆一个馒头当早饭。8点,她开着那辆六人座旧面包车准时上班,这就是福建省格哩卡服装有限公司老总陈銮娟,看似普通,实却不凡的生活。

2013年12月,陈銮娟做出一项庄严承诺:工人每月增加其工资总额的20%作为生活补贴。至今,这项决定让100多名工人共获得220万元生活补贴。她的公司年产值近2千万元,而她个人却仍背负着100多万元债务。

陈銮娟,48岁,屏南县长桥镇新乡村人,小学毕业。她从学衣服做起,开服装店,到服装厂打工,再到创办服装厂,厂子六年五搬迁,一路磕磕碰碰,历经艰辛,但“诚信”两字伴随她越走越远。

从打工妹到女老板

盛夏时节,酷热难当。记者走进陈銮娟办公室,眼前仿佛书写着“破旧”两个大字:办公桌破了角,坐椅破了洞,茶几破了边。室内没有电风扇,更不用说空调,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

“从我懂事起,就知道父亲犯有哮喘病,干不了农活,而我打小就会干农活,能吃苦。没钱用了,就到隔壁村给人采茶,一季度下来 能挣20多元。没饭吃了,就去地里捡没人要的小地瓜、小马铃薯,煮着一家人当饭吃。”童年往事,她如数家珍。

17岁,花一样的年华,而陈銮娟没有像其她农村女孩一样,忙着谈恋爱、找对象,而是忙着找挣钱门路。看着村里的堂小姨每天缝纫机一转,大把大把的钞票抓在手里,很是羡慕,就跟着学了一个月。但她不满足于此,有了更高的追求。“17岁,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到古田县平湖镇满街找师傅,好不容易找着了‘拐脚’师傅。吃的是咸菜配米饭,睡的是裁衣板铺草席。”凭着聪明和勤奋努力,原本要学两年的手艺,她只学10个月。

不久,她回新乡村,在自家厅堂拼凑几块门板当台面,当起了裁缝师。不久,又到镇里开店,生意日渐红火,逐步还清结婚欠下的6000元债务。“没有债务压着,感觉到全身轻松起来。”陈銮娟笑着说。

然而,创业路上却遭遇了“滑铁卢”,丈夫施朝妹做石材亏空11万元。面对沉甸甸的巨债,她没有倒下,而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坚强。“31岁,抱着4岁的小儿子,到福州一家服装厂当车工。白天,孩子由幼儿园老师接送,晚上,我在加班,儿子就放在脚边一个纸箱里睡觉。拼死拼活地干,每月只拿400元。一旦孩子生病,就得借钱。”一年之后,她跳槽到一家台资企业。 “饭吃完,就到车间里埋头拼命干活。”台商感动了,一年之内,她连升三级,从普通的品检员、小组长,升到大组班长;工资从最初的900元、1800元,飚升到1880元。

陈銮娟干得顺风顺水,丈夫也跟着沾光。妇唱夫随,一起在福州打拼,可生活却很“抠门”。“每月固定还2000元,想买一瓶啤酒、一杯珍珠奶茶,都舍不得。5年之后,债务终于还清了,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陈銮娟感慨万端,长长舒了一口气。

陈銮娟和她的生产车间。

创业路上一波三折

“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2005年,陈銮娟毅然背起行囊回到长桥镇,以一年6000元租金,租了镇旧粮站做厂房,买了50部平车,懵懵懂懂当起女老板。“订单从福州接来了,才知道埋夹、热封、双针、打枣这些专用设备还没买,而当时身上仅有几百元。”眼见就要失信于人,没开张就要关门大吉,陈銮娟欲哭无泪。“还好有货主老张担保,给调来总价4万元的专用设备,解燃眉之急。”

为赶货,陈銮娟拼着命。“最长时候,连续六天六夜都没在床上躺过。累了,就伏在平车上眯会儿眼;饿了,就吃一包方便面。”如期交货了,开门大吉了,陈銮娟紧绷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然而,另一道难题又摆在面前。“服装出口要一个月,这就意味着一个月后才能拿到加工费,而几十个工人却等不了一个月拿工资。”陈銮娟思考再三,无奈之下只好借了利钱。之后,又借了利钱,归还了全部设备款。“高利贷借了还,还了又借。直到现在,我还是过这样的日子。”陈銮娟神情黯淡。

2007年,创业刚有起色,而家庭的一个意外变故,让诚信之人第一次失信于人,更尝到了失信的苦果。“大儿子视网膜脱落,在上海开了三次刀,没有管理,没能按期出货,违约了,不仅一分加工费拿不到,还倒贴了2.8万元工钱,落下不诚信的坏名声,好不容易得来的客户也永远失去了。”陈銮娟神情落寞。

在长桥创业,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发展瓶颈。“离县城太远,加上人家不认识、不了解你,一直以来,接到的都是时间紧、价格低的单子,一直挣不到钱,最多时,欠下50万元的利钱。”

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2010年,凭着良好信用和诚信经营,陈銮娟创业路上顺风顺水,不但还清历年债务,还在屏南县城买了大套房,过上了美滋滋的小康日子。

不满足于小打小闹,陈銮娟有了更大目标:把工厂搬到县城。

陈銮娟向客人介绍产品。

创业路上遇“滑铁卢”

2010年,陈銮娟如期把厂房搬到县城,想攥起拳头大干一场。可是,一年之后,这家全县第二大服装加工厂被迫关门了。

“都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厂房、没有自己的地盘惹的祸。”陈銮娟解开了创业路上遭遇“滑铁卢”的主因。

“因厂房上面是居民区,明知消防过不了,却相信房东的鬼话;与房东对簿公堂,打了两年官司,弄得身心俱疲,还亏损了几十万。”陈銮娟为此不断自责:“都怪自己没文化,埋头做事,没问清楚。”

这次血的教训,让陈銮娟损失惨重。从小康人家一下子跌落到“负翁”,负债60多万。“但也有收获,培训了100多名熟练工人。”

2011年1月,陈銮娟被迫把服装厂搬到南平市建阳区。“2400平方米的厂房,四条生产线,接了单子,工人不够,每天180元请零工,做了5个月,亏了40多万元。整整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搬回屏南。”她眼含热泪。

这次,陈銮娟学乖了,花大价钱租了宾馆做生产车间,本以为消防应该没问题。“又是因为消防安全问题,只生产了7个月就被勒令三个小时内搬迁。”每一次搬迁,对她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第四次搬迁,陈銮娟再一次泪如雨下。“当时,天下着大雨,机台搬进厂房一部,地上就铺上布,拉来一根电线开始生产。”可当时只有20多个工人,想按期交货是不可能的。“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能违约。”为招到工人,陈銮娟竟然做出一个令屏南服装界为之震惊、自断财路的决定:工人每月按工资总额的20%进行补贴。重赏之下,工人纷涌而至,订单如期交货,虽没挣到钱,但总算保住诚信名声。

即使这样,如果能顺风顺水的话,陈銮娟一定能咸鱼翻身。“可厂房只租了两年就被拆除了,借钱添置的20多万元消防设备、10多万元装修费、每年24万元房租,加上印花厂的投资,都打了水漂!”陈銮娟说着说着,眼眶噙满泪水。

可是,陈銮娟并没有死心。今年1月,她以每平方米13元、一年28万元的价格租用了一家新厂房,签约三年,这是她第五次搬迁。

“因为不知道有多少工人来上班,别人是接不到单子,我却是不敢接单子。这样连续三个月下来,每月亏损了10几万元,又亏损了60多万元。我老公曾说,‘你心太野,站在你身后太累了。我扶着梯子,不知你会爬多高。’”陈銮娟感叹道,是放弃,还是坚持,陈銮娟陷入两难境地。

“四条生产线,光设备就值170万元,可卖出去,20万元都没人要。”坚持还是放弃,陈銮娟一直处在矛盾中:“要是不做下去,这么多跟我多年的留守妇女、计生姐妹怎么办?”思前想后,她最后选择了坚持。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没文化,管理能力上不去;要想发展,必须另找门路,可路在何方呢?”陈銮娟一直思索着,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成为她首要目标。

“今年初,以2万元月薪聘请了一名高管,我也从中解脱出来,专心埋头做品牌设计。”陈銮娟信心满满。

陈銮娟做对了。“目前,企业由小工厂升格为格哩咔公司,由单一品牌锦杰,升级为锦杰和格哩咔双品牌双核运营,制定了五年发展战略目标,目标直指‘中国童装50强排行榜’和‘中国童装十大最具成长力创新品牌榜’,五年之内,年产值要由2千万元,升到8千万元。”有了摧人奋进的目标,陈銮娟干劲十足。

远大的目标,如何得以实现呢?“今年,我主要做三件事。”陈銮娟说,“一是以外养内,走高端路线。在福州成立贸易公司,布置好展厅,专门做服装出口,目前已接了两单400件;二是正式启动020电商模式,在阿里巴巴注册网店,启动格哩咔童装内销;第三件最大的事,就是今年无论再苦再难,也要拿下一块地。”

陈銮娟是幸运的,想什么就来什么。今年5月,陈銮娟把用地、资金、环保、企业转型升级四大问题,提交给上门服务的古峰镇精准帮扶工作服务队。工作队把问题提供“三转办”,转交有关部门,将限期得以解决。

人永远是生产力第一要素。现在,困绕企业多年的工人队伍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上班的大多是留守妇女,要照顾家庭孩子。公司上班时间定的很人性化,早来晚来都没事,只要一个月上足28天,每天8小时就可以了。第二,工人的工资福利高,每月可以享受工资总额的20%补贴,晚上加班有补贴,每月有满勤奖150元,每年有年终奖150元,年终奖每年累加,最多的人去年拿到600元。每个工人都做了意外险,10多个老工人还有了五险。这样,工作时间和工作待遇有了保障,队伍就稳定了。现在,厂里有120多工人。”陈銮娟随后自我调侃了起来:“工人最高工资每月有1万元,而最低的是搞卫生、做饭的两个阿姨,每月也有1800元,只有我是上班没工资,还倒贴钱。”

公司也后继有人了。“小儿子管生产线,大儿子管办公室,一年之后,相信会成长起来。”陈銮娟对此信心十足。

“做人要懂得感恩。”这是陈銮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这样说,也这样做。“拐脚”师傅当年赠送的一把剪刀,她一直舍不得丢弃一直用到现在;当初借钱给她创业的三名老人,她一直铭记着,11年来,她每年都会送上礼物和红包;当年给她担保设备款的老张,她每年都会提着礼物去看望;工人一旦急需用钱,她也愿意去借钱救急……

行走在“诚信”创业路上,陈銮娟一步一个脚印,步履坚定而沉稳。(张尚瑶 张川闽 陈章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