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喜气羊羊把家还> 铁路 > 正文

黄见钟:钟情水墨的铁路人

2015-03-14 00:58:42 王惠钦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丽慧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3月14日报道(通讯员 王惠钦)

春节时返乡,我在永安邂逅了画家黄见钟。临走时,他赠送给我一本新出版的画册。黄见钟的水墨画,着色大胆,雄浑苍劲。不久前,永安电视台《走进燕城》栏目播出了黄见钟的专访,三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永安市文联副主席林永权评价说,黄见钟的画作形式美感非常好,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以小青绿作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赏心悦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书画艺术人才。

 

 

(一)

 

黄见钟,号野逸斋主,中国美术家协会旅游联谊中心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在永安市铁路俱乐部任指导员。1965年1月,黄见钟出生于福建省邵武县。说起对书画艺术的热爱,黄见钟坦言是缘于儿时对小人书的钟爱。那个年代出生的小孩基本上都爱看小人书,黄见钟也不例外。逮住一本《三国演义》,他可以翻来覆去看三天。吃饭睡觉都要带着,生怕被别人抢走。看到小人书上的人物,就想着要把他们都临摹下来。全部临摹下来还不算,倔强的他还要凭着脑海中的记忆把书上的人物在纸上画出来。幼小的他从此开始迷上了画画,经常画画画到三更半夜,画着画着就睡着了,最后都是父亲轻手轻脚地抱他上床。在邵武县手工业联社工作的父亲很疼爱他,经常会拿一、两角钱给他零花。这些零花钱基本上都被他用于购买小人书,《水浒传》、《地道战》等小人书买了整整一大箱,沉浸在小人书的世界里,天真的他无所顾忌地在一张又一张的白纸上尽情涂鸦,也开始涂抹自己人生的画卷。在邵武县建民小学念小学二年级开始,黄见钟绘画和书法的天赋就让他在学校的同学中一枝独秀,作为班上宣传委员的他把业余的精力都放在出黑板报上。画三两枝梅花做插花,画几个学生做标头,黑板报的字迹书写工整,稚嫩的绘画功底跃然之上,说来也怪,胡乱涂鸦的字画居然得到学校老师们的青睐,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让经常评比黑板报的学校领导也为之啧啧称奇,对他迷上书画艺术的行为褒奖有加。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初涉绘画的黄见钟开始步入正规的艺术殿堂。那是黄见钟就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邵武县教委给建民小学一个名额到福州参加福建省少儿美术展览和写生活动。校领导慧眼识才,一下子就选中了黄见钟。这次在黄见钟看来是意料之外的“中榜”,其惊喜程度不啻于考上古时的状元。当消息传到家中,全家人兴奋得像过大年一样,自豪之情难于言喻。全家老少顿时忙活开来,找人订作了当时时髦的军帽、军衣、军裤和解放鞋,把黄见钟全身武装到“牙齿”,最后在全家人的千叮咛万嘱咐的亲情簇拥下,黄见钟生平第一次坐上了心仪已久的火车进了省城,在俭朴而隆重的颁奖典礼中他悟道了生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向辉煌的道理。

苦难对于庸人来说,不啻于万丈深渊;而对于天才而言,却是人生的一笔财富。黄见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5岁那年除夕的前一天,要结婚的二哥让他骑着结婚用的凤凰69型自行车挨家挨户送请柬,当他兴高采烈地送完请柬从街道返回时,突然发现街道的东门方向正烟火四起,“谁家着火了?”好奇的他随街上的人们穿大街走小巷赶到着火现场时,才惊觉着火的原来是自己家。那场火灾让祖传的大古斋、古董、古玩、古字画和红木家具等值钱的东西在瞬间灰飞烟灭,年少的黄见钟在灾难后的废墟前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不为别的,只为那多年积攒的一大箱小人书和自己平时随意涂鸦的一大堆字画。

 

 

(二)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见钟16岁就招工到三明火车站当装卸工,开始自己人生艰苦的第一课。装卸工属于当下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很多犯错误的车站职工才被“下放”到装卸组当装卸工。而时任永安汽车运输分公司党委书记的叔叔却勉励他学习苏联的保尔:“年轻人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才无愧于自己的青春!”就这样,瘦小的黄见钟放弃报考福建师大艺术系的初衷,整天混迹在一群粗壮的装卸工中间,咬着牙扛起一包包比自己还重的货物,汗水在不经意间滑落下来,濡湿货场满是尘灰的地板……

 

 搬运工三班倒,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可以支配,但大多都被搬运工用来睡觉或休息。一天搬运工作下来,全身都被汗水和灰尘包裹住,整个人都快要散架了。而倔强的黄见钟却在属于自己的不足十平方米的单人宿舍里,顽强地提起画笔,与满身的疲惫作战,与头脑中的懒惰对抗。单身宿舍面积太小,却限制不了他追求书画艺术的远大志向。他掀草席当画桌,挪箱子当板凳,只要能够画画,他都能以苦为乐,操持着手中的如椽画笔龙走蛇行,书写着一个青年为充实精神生活的强烈渴求。多少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浓浓的墨香弥漫在其乐融融的斗室之中。有时下白班回来,睡觉睡到半夜,灵感突然在脑海里闪现,他马上跳起来作画,把梦中的意境勾勒到现实的画纸上。他有一个梦想,自儿时起就缠绕在心间,似是而非,随时光的流逝,梦境中逐渐荡漾出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画卷。要实现日渐清晰的的理想,只有靠自身的勤学苦练,逐步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少年时的梦想。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时光斗转,物换星移。十二年的光阴如流水般逝去,黄见钟依然在自己不足十平方米的蜗居斗室里辛勤耕耘着。“低着头作画,抬起头做人”,这是黄见钟在搬运的艰苦岁月里的座右铭。搬运工繁重的工作没有使他屈服,反而使他学会在逆境不断砥砺自我,在爱好的书画艺术追求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工作环境,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黄见钟的山水画开始在在福州分局、上海路局、三明市、福建省和全国铁路职工美术大奖赛上崭露头角,有了一些机会参加全国各省市和铁路部门举办的各种书画艺术交流活动。三明站的领导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这小伙子,艺术细胞还真不少!”1993年年初,黄见钟被借调到三明站教育室助勤。他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认真做好领导交达的各项工作,连安全质量管理制作的攻关课题都被他拿来制作成幻灯片,在上面端端正正地书写文字,别出心裁地勾勒边角插花。被别人称作“小儿科”的幻灯片制作,却成了黄见钟展示才华的一方天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上苍只眷顾努力的人。同年,黄见钟被慧眼识才的车站领导调到站工会任干事,好钢终于被用到好刃上。

 

(三)

与过去闭塞的装卸工生活相比,到三明站工会工作后的黄见钟在水墨山水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在水墨画中大胆着色,并且用小青绿取代了过去单纯的水墨画,随意恣肆的画风替代了以往的青涩拘谨。在黄见钟《幽谷传声》、《云居图》《山色有无中》等一系列山水画中,宛若一条清澈的小河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在他笔下的山水都被赋予生机盎然的灵性,思想上的成熟把持冷静的笔调,勾画出一幅返朴归真的画卷,具有闲云野鹤般自由的趣味性、古朴乡野画面的可读性与清新空翠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读者一种大自然的禅意享受。

 

黄见钟,这位在南方富屯溪江畔成长起来的铁路画家,好像上天注定他与山水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山水画风格朴实隽永,田园诗情与乡土气息并举之中,恰到好处地把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一些美展的评委指出,黄见钟在水墨山水画的空间层次上铺设得自然、充分,丝毫没有造作和娇情。青年时代的他曾经蛰居在周围大山的压抑下,默默地期盼走出心灵的自我,所以他把物象的虚拟根植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当勤奋和善悟扬起远航的风帆,已不再年轻的黄见钟庆幸自己是一名铁路职工,在他的心中酝酿着一个由来已久的铁路情结,那个少年时期的梦使黄见钟在追求书画艺术的征程中愈战愈勇,勾画恬静空灵的山水画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收获一份心灵的宁静。

画外的黄见钟性格豪放粗犷,尤其看重朋友情份。有朋自远方来,他不亦乐乎,皆设宴相待。杯酒交错,对酒当歌,人心在酒精的检验下得以坦诚相见。他常说朋友不必在乎是否能天长地久的相聚,只要珍惜这一份难得的友情,彼此在各自的生活中相互惦念,这就足够了。

年届不惑的黄见钟,画龄也有近四十载,可谓穷毕生精力在做一件简单的事。他的画作构图新颖,大开大合,把北方山水的雄奇和南方山水的温婉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色彩绚丽的图景,给人一种哲学的思考。他的作品雅俗共赏,作品曾入选第二届“星光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叶奖”全国书画精品展、福建省第一、二、三届书画艺术节等画展,多次获得各类书画大赛优秀奖。2006年12月,黄见钟摘得南昌路局职工书画大赛金奖。即便工作事物再忙,他也不忘操练笔墨。可以断言,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秉承一贯的痴情和顽强,把追求书画艺术之路坚持到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