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3日报道 (通讯员 吴芝林)曾几何时,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自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的350公里/小时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以来,全国各地的高铁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截至2014年12月28日,短短几年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28个省份开通高铁,让春运这一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大迁徙”越发从容。 据广铁集团数据统计,2月4日至28日,广铁共发送旅客2762.3万人次,其中高铁发送旅客1437.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5.4%。仅长沙南高铁站,春运节后10天发送旅客67.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4.1%。 从春运以来各大车站的情况看,被挤爆的报道比往年少了很多。旅客进站、候车、上车井然有序,超载车在各大干线几乎不见——改变,笔者认为,这些都与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大量开行的高铁动车组,使得铁路部门在逐年攀升的春运客流面前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淡定。高铁改变了春运的格局,凡是开行高铁的城市之间,春运压力大大缓解,旅客出行计划更加从容,旅途时间进一步缩短,乘坐体验更加舒适。 笔者认为,高铁给我们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样,这些都是浅层次的,更深层次的是高铁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使我们在经济、文化、生活、观念上发生了变化,还将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