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快捷舒适,但是票价高昂。这也常常导致一种现象:一边是空空荡荡的高铁车厢,另一边是拥堵不堪的绿皮火车。宗庆后对此提出建议——降低高铁票价,增加动车车次。(《东方卫报》2015年3月4日) 在这个春天,乘坐高铁进京参加两会,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新选择。无疑也是中国高铁在历经磨难后社会各界对其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的充分肯定。讨论中国是否需要高铁的声音少了、讨论高铁是否安全的声音也少了。老百姓们也不再呼喊着“被高铁”了,从很多新闻上可以看出,很多城市之间开启“抢高铁”模式。面对高铁的质疑慢慢转移到高铁的票价上了。 在政治领域,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我们的李克强总理在外交出访中,多次担当“超级推销员”推销高铁,高铁成为中国技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将在规划中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担当重任。 在百姓民生中,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两地同城生活变得异常容易。在高铁上不小心一个瞌睡,你可能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当然这种极速“体验”是有代价的。 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出行?愿意掏多少钱?自有“钱袋子”决定,高铁票价也是由市场决定的,在运营淡季铁路部门会推出高铁折扣票就能充分说明问题。 还有则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的国人应当有品牌意识。决不能贸然的说LV包不过就是一个装东西的包、肾六不过是一个打电话的手机。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是有其内在品质的强力支撑,吹出来的品牌是不能长久的。品牌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也决不能贸然认为只有国外的品牌才是品牌,国内的的品牌都是“土著”货,就应当“物美价廉”这是对品质的不尊重,对产品价值规律的不尊重。(余旺)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404 Not Found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