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开启,火车票牵动人心。尽管今年火车票购票时间大幅提前,铁路部门和公安机关重拳打击黄牛抢票倒票,但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举措并未使黄牛党销声匿迹,他们从线下转战线上,接单生意依然红火,部分黄牛日收入超过千元。(新华网 1月7日) 铁路历来是春运的主力军,铁路历年都在春运中步履艰难。每年春运关于好的坏故事的都在反复的上演,以至于有人把春运回家的艰辛演绎成为了一部可以获得奥斯卡的电影。民众回家难,让民众难以负重,铁路职工难回家,也让铁路难以重负。在短期内,当几十亿的人口大迁移遇上了火车,似乎怎样的曲折离奇故事都可能上演,有为了一趟满意的回家之旅囤上21张火车票的,还有连续买8张火车票接力返乡的……在铁路旅客运输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背景之下,这些似乎都容易让人理解,但始终灭而不绝的“黄牛”是不能被人所接受的。 一边是铁路正规网站、窗口高挂火车票已售罄的公告,一边是大量屯票,待价而沽的“黄牛票”,这就是“疯牛”肆虐的严重后果。面对这样一个令铁路方面和警察都汗颜的局面,我作为一名归心似箭的游子,只得无可奈何的接受现实,即便是被“黄牛”狠狠的“宰”上一刀又何妨,总比买不到火车票继续漂泊在异乡强吧,毕竟我还能赶上春节的年夜饭。其实和我持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面对已经陷入疯狂的“黄牛”,有人说是警察无用,也有人说是“黄牛”太狡猾,还有人把这一切的错误都推给了12306网站,所谓的漏洞、泄密等传言也一次次被炒作得甚嚣尘上,可是唯独没有人说我们这些买票人的责任。“黄牛”大量而长期存在,也算是中国特色。一到春运,中国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铁路系统承受的压力首当其冲。在“一票难求”的背景中,“黄牛”应运而生。 打击“黄牛”的专项行动年年都有,但看上去“黄牛”还是“野火烧不尽,春天吹又生”。并且,在传统“黄牛”之外,更多的“黄牛”在“与时俱进”,他们不靠“关系”吃饭,而靠“技术”发财。与普通人相比,“黄牛”在网上购票显然更具“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黄牛”的强势介入使普通人购票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围堵“黄牛”是一道综合的题,单靠铁路部门一家是不好解决的,需要社会各部门、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一是不断的挖掘潜力增加运能运量;再就是社会的各企业能够错峰放假,减少峰值的出现,还有各企业能够提前公布放假日期,让大家有个准确的购票日期;另外大家都能够回到正常的购票渠道购票,那么“黄牛”也就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了,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大家的购票环境也就公平和宽松了。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