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5日报道(本网记者 邹玒)11月22日,有细心的市民就可发现,在厦门BRT场站以及主要公交线路LED显示屏能看到第一批“老赖”信息。这是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公交线路上公布的第一批老赖名单。此前,他们还通过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刊登“老赖”信息等做法,希望通过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也盼希望“老赖”看到曝光信息后主动履行债务。
近年来,厦门一直大力推进诚信建设,通过建章立制、搭建平台、深化应用、宣传教育,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使诚信建设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诚信成为政府、企业、市民的共同遵循,内化为推动厦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
社会参与酝酿诚信氛围
11月23日,思明区龙山文创园的思明价值观论坛迎来了法人之谈。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亮剑虚假诉讼,构建诚信社会”,来自思明区的法官、学者等通过自己的经验、知识,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诚信教育。
这场价值观论坛,在思明区已经举办了十余场。每一场,主讲人都来自各行业的基层;每一场,“诚信”都是必修课;每一场,都有市民自发到现场旁听。
诚信,就是在潜移默化间,融入了厦门人民的生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让诚信成为他们开门就能感受到的力量。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扇门。近8万平方米的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了92%市级审批事项共565项、涉及90多个单位,其中65%可以一次审批、马上办结,所有事项均可在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实现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榜样力量散发诚信魅力
“人无信不立”,来自同安的陈契夫妇就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句话做了最生动的注解。
因为早年生意失败,陈契欠下了60万元的债务。为了还钱,他与妻子陈秀珍从1998年开始,就在同安中山路夜市上卖汤圆。就这样靠着辛勤劳动,十四年后,年过六旬的夫妻俩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诚信汤圆”也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快感动了厦门。
此外,厦门还通过诚信市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让中盛粮油董事长黄文传等一批福建省“诚实守信”模范、吉家家世界等“全国诚信示范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厦门已经推出4000多家市场认可、群众信任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这些先进典型事迹也被制作成灯箱宣传牌在步行街、公园等公共场所展出。有时,市民、游客都会停下匆忙的脚步,细细看灯箱上的内容,感受诚信的力量。
部门出招释放诚信能量
11月初,厦门市质监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布质量违法企业“黑名单”。同时,一批质量信用良好的企业,也被纳入了的质量诚信企业“红名单”。
从今年3月,厦门市质监部门与厦门市文明办签订“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以来,通过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广泛推动商超自行签订“商业单位诚信计量承诺书”、曝光失信行为等举措,预防与治理诚信风险。
不仅是质监部门,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商局、环保局等单位也都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频频“出招”,就是要让人们意识到,这个社会还是“诚信吃香,失信吃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