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名片】刘龙清是漳州市人民检察院技术处正科级检察员、副主任法医师、福建省检察业务专家,从事法医工作16年来,凭着公正的心、廉洁的操守、敏锐的眼睛和过硬的技术,他诠释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内涵,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检察技术先进个人、全国最美检察官提名奖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司法鉴定中心成为福建省检察系统首个劳模工作室。
东南网11月10日报道(本网记者 苏益纯)对于执法机关和办案人员而言,确保办案质量、防止冤假错案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职业底线。冤假错案不仅对当事人是一场灾难,更是对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的严重损害。刘龙清常说:“医生守护的,是人民的健康;而法医守护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友情面前 他把法律信仰放进良心里
很多医生都是刘龙清的同学、好友,在医疗纠纷解剖鉴定中,刘龙清经常面临着友情与职业良知的抉择,然而他坚持原则,把法律的信仰放进自己的良心里,不为人情所动摇,面对各方压力站稳脚跟,坚守住公正的底线。
2011年,洪某因右背酸痛入院后死亡,刘龙清接受卫生局委托进行解剖鉴定,查明死因,然而患者家属拒绝解剖,事情陷入僵局。“死因如此复杂,不解剖如何查明真相?”刘龙清思考再三,创新了解剖方法,采用全身CT逐一平扫的虚拟解剖方式进行检验,查明死者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引起心包填塞死亡。虽然病情复杂多变,属急性病例,死亡率高,但是医院诊断有误,用药有误也是死亡原因质疑。然而,主治医师是刘龙清的师兄、好友,一边是友情,一边是职业良知。“我希望对得起活人,对得起死者,更对得起自己。”刘龙清毫不犹豫给出了死因鉴定书。而他师兄却因此被免去了科室主任的职务。
用“金牌公信力” 化解群众疑惑
“法医的一刀一笔连着当事人的命运,只有怀揣一颗公正的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守住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刘龙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16年来,他与同事一起审查、鉴定的各类案件12853多起,纠正冤假错案369件,尸体解剖263件,无一起错案;经他审查或鉴定过的案件全部被法院采纳。每一个真相的呈现,每一起错案的纠正,都是刘龙清在司法过程中实现对百姓利益的最大维护。他的“金牌公信力”在百姓中有口皆碑。
前不久,小李的父亲因为一些琐事与邻居发生纠纷,在推搡之中,对方周某手脱臼。地方基层检察院的伤情鉴定结果为“骨掌第三掌折”。小李不认可这个鉴定结果。经过多方打听,小李找到了刘龙清。刘龙清从生活逻辑以及专业角度,向小李解释了一番。十多分钟后,小李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我相信刘龙清!”
有了公信力的基石,很多无谓的纠纷在瞬间化解。
短评:他在百姓心中植入公正的信心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泯灭,而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刘龙清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对职业良知义无反顾的坚守。在各种威权、利诱、人情面前,他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叫板”权威,敢于抵制人情。刘龙清用他手中闪闪发光的“手术刀”,为疑案求证,为社会疗伤。正是一个个疑点的解剖、一个个真相的明辨、一个个错误鉴定的纠正,在百姓心中植入公正的信心,托起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
大道之行,天下唯公。从刘龙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法医用自己的职业操守,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