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3日报道(记者李琰之 见习记者 李霖)1989年,在大学本科生十分稀缺的年代,从中南民族学院法律系毕业的兰惠琴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乡,成了古田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基层法官。
“我一生中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许多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进一次法院,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受到公正对待,让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就能使他们增加一份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兰惠琴在法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只为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
以廉取信 夯实执法之基
我始终认为,一名法官只有在人情关、关系关、金钱关上守得住,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在面对案件的时候才能一碗水端平,才能取信于民,真正让老百姓放心,赢得老百姓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兰惠琴对廉洁的观点
在古田这个小县城,兰惠琴在她审过的案件中,不少当事人是她的同学、亲戚和朋友,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会遇到情与法的纠结。但她一次次回绝了当事人的吃请,推辞了当事人送来的礼品。
“琴姐从事23年审判工作,做到了无一错案,无一矛盾激化、无一信访申诉。”古田法院的彭雯热情地称赞兰惠琴,“她时常告诉我们,要做到公正地司法,就要求法官首先是一个正直、廉洁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手案件的判决公正。”
在古田,经常有当事人要求将案件分配给兰惠琴审理,在当事人心中,兰惠琴是一个让当事人信得过的公正品牌。
“二十多年来,我始终坚守着廉洁底线。也正因为如此,我所经手的2000多个案件,件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兰惠琴法官骄傲地说。
做亲民法官 为民主持公道
民生之事无小事,法官要实现司法公正,为民主持公道。
——兰惠琴的办案理念
福建立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余根博从业十余年,同兰惠琴打交道不下百次。余律师回忆,最让印象深刻的当属他2003年代理的一起案件,一名17岁女孩小余(化名)在前往考场途中被一辆大货车撞倒,小余将肇事司机及运输车队告上了法庭。
兰惠琴是一名法官,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望着女孩无助、哀戚的眼神,兰惠琴深深地意识到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迫切。
“小余生活不能自理,身上散发出阵阵恶臭,兰惠琴没有嫌弃,帮忙转身侧体,扶手牵行,全程陪同小余完成伤情鉴定”,余律师深有感触地回忆道,“正是兰惠琴及时判决,维护了小余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的光芒照亮了她受伤的心灵。”
除了坐堂断案,兰惠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下乡办案、下乡送法上。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把法庭开到田间地头、乡村院坝。她告诉记者,只有带着真诚走近当事人,才能让心靠得更近,只有用一颗真心,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观察当事人的诉求,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关怀。
据统计,25年来,兰惠琴妥善调处了两千余起民事纠纷,调撤率达70%以上,智慧、公平地演绎了法律的生动与温暖,她成了古田人民称道不已的“亲民法官”
息纷争解民忧 兰惠琴工作室成品牌
因为工作出色,兰惠琴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十佳法官、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兰惠琴语气坚定地说:“它们带给我的不仅是荣誉,更多的是压力。我更希望能带动周围的同事,惩恶扬善、匡扶正义,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播种法治的理想。”
2013年6月,兰惠琴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不断创新司法为民、便民形式,切实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为民服务。记者从古田法院了解到,工作室以“一室三队”为原则,成立一支法律宣讲服务队,定期到学校、乡村、社区等为有需要的人讲解法律知识;一支调解志愿服务队,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调解工作程序前置;一支巡回审判服务队,一支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立案、审判、执行的便民服务队。
目前,20多名法院干警以志愿参与的形式加入兰惠琴工作室,一年以来,调解案件100多件,开展了市乡镇法制宣传15场,巡回审判10次,接受民众免费法律咨询200多次。
兰惠琴和同事们共同努力朝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前进。
|